第五五六章 死局-《重生之药材大佬》
第(2/3)页
正经事没有,歪门邪道一大堆。
都是些什么东西?
陈阳有些离奇的愤怒了。
“呵呵,这些都是必然的。”
文长军见怪不怪。
中医科学院理论上是中医药行业的指导单位,但实际上当家的是一些技术官僚。
他们对行业研究没有太大的兴趣。
反倒是对升官发财十分热衷。
指望他们?
呵呵!
不给你添乱就好了。
“有句话老爷子说的不错,中医药想要振兴,需要几代人的努力。”
文长军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。
“长军叔,有件事我一直很疑惑。文家不是没有明白人,也不是没有眼界高的智者,可为何当年要弃医保药呢?”
陈阳伸手敲击着护手。
文家百年中医药世家,医药并举,二十年前就已经盛极一时了。
但二十年后,除了药品,中医早就人才凋零了,除了文老太太,根本就没有其他拿得出手的大夫。
“这……有些复杂!”
文长军迟疑了一下,接着无奈的摇了摇头。
也不能说文家的人不思进取,只是受到的限制太多太多,他们也没有办法。
限制太多?
陈阳愣了一下,有些不解的看着文长军。
“有些事情呢,文家也是有难言之隐。我虽然退休了,但也不方便说。不过有一点你记住,中医行业难就难在医这个字上。”
难在医上?
陈阳大惑不解。
这又是为何?
“古话说的好,三年学个大大夫,十年学个小大夫。”
文长军缓缓的说道。
什么意思?
陈阳皱了皱眉。
三年大大夫,十年怎么反倒成为了小大夫了?
怎么越学越回去了?
“这是中医行业的一句俗语,意思就是说,学医三年,以为天下没有自己瞧不了的病。但学医十年后,方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渺小。中医尤其是好中医,三年学徒,三年旁听,又三年才有资格坐诊。这个周期从学徒算起至少十年才能出师。”
文长军解释道。
十年学个好中医!
陈阳反复咀嚼了这番话,心中似乎有些明了了。
“好大夫都是熬出来的,三年五年那种,充其量就是个学徒,瞧不了病的。但西医就不同了,四五年就能出师坐诊。中医讲究千人千性,要辩证,要区别。但西医讲究程序,按照程序治疗,可以短时间形成规模化标准化。从效益的角度是看,西医体系成本更低,回报率也高。所以仁和堂只能放弃培养中医,专注于生产药品。”
文长军在仁和堂任职多年,对于这个问题也很有研究。
能够阻碍中医行业发展的恰好就是中医。
因为培养一个中医实在是太耗时耗力。
当年仁和堂就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,所以才弃医推药,成为龙头中药企业的。
这样啊!
陈阳似乎有些明白了。
相较于中医,西医更好培养一些,西医体系也容易推广,搭个台子,找几个医生,买点器材药品,就能建一个医院。
反正是按照程序治疗,治死了那是药医不死病,治不死那是他们医术高超。
相反要是培养一个合格中医的话就有些难了。
至少十年没有回报。
现在都讲究效益,搞中医的确没有搞西医赚钱。
这也是中医没落的根本。
“说了中医的问题,再说说中药的问题。以前中药材比较便宜,药效也好,劳苦大众对中医药的接受能力很高。但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,西药的生产则越来越廉价,也越来越方便。相反中药材因为属于生物药材,成长周期较长,价格也日益高涨。所以中药也渐渐被市场所淘汰。”
文长军也是痛心疾首。
大凡搞中医的都不想看到这种情况。
可他又有什么办法呢?
果然如此!
陈阳缓缓的点了点头。
治疗感冒,西医一粒药几毛钱几分钱就差不多了。
用中药的话费用就高多了。
成本、便利、认可度,全面的下降。
将来?
还有将来吗?
陈阳第一次对中药产生了怀疑。
“不对啊!”
他马上想到了一个问题,道:“既然中医药即将被淘汰,为何日韩却能大放异彩,世界百分之九十五的中药销售份额就是他们的。”
既然你说中医药没前途,那么日韩为何干的如日中天?
这不是悖论吗?
“这件事我也研究过,觉得他们之所以能兴。一来是弃医用药,二来呢,走的是高端路线。”
文长军解释道。
弃医用药,这个好理解!
因为日韩压根就没有中医,所以他们只能在药上下功夫。
至于这个走高端路线?
陈阳就有些不太了解了。
文长军道:“欧美市场相较于国内属于高段市场,而他们的定价也很高昂。一般人是吃不起的,能吃得起的就是那些有钱人。这些人吃汉方药和东药根本就没有经济负担,只要体验过药效后,很快就能引起热度。这就是高端路线的好处。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