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85章 应届大学生-《大时代的中华梦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贫寒家庭出生的他自幼就读于其父李卓侯执教的私塾,一直到了十二岁,他父亲在黄冈县回龙镇下张家湾村的私塾被并到张家湾村小学,他也依靠父亲传授的知识考上了回龙镇中学。

    之后家庭条件改善的父亲觉得回龙镇教育条件不好,正逢华夏施行义务教育,打算大力培养天赋异禀的学生,他有了重新报考中学的资格。

    在回龙镇中接触地理课程的他对地理极感兴趣,又考上了武昌第三中学成为初一学生。之后又在第三中学完成了高中的学业,考上了华中大学。

    等到1917年的时候,他已经取得了德国地质学的博士学位,并且参与了华夏的地质学教学课程的书籍编撰工作。

    他们这一届应届毕业生年纪大小不一,大的如他已经28岁,更大的32岁都有,小的只有二十一二岁。

    现在摆在李仲揆面前的有好几份邀请函,有皇室在海外的石油公司发送的邀请,有交通部发来的邀请,也有国土资源局发来的邀请。

    可以说他如今成为了香饽饽,被争抢的感觉真的让他自豪,同时也难以抉择。

    这一幕幕发生在华夏各个大学中。

    当然,这也只是少数人,大多数学生还是需要笔试、面试、实习,之后才能转正。

    但这足以让华夏教育部大大的提气了一把,比起之前需要不断的选送人才到国外学习先进的知识,以此获得师资力量,现在他们已经可以自己完成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。

    这些学生投入岗位产生成绩还需要一定的时间,可收获的喜悦却是无以复加的。

    甚至韦珣派遣侍从室的十几个侍从到全国各地检验教育成果之后,还亲自发电给教育部,勉励了一番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