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3章 强力反击(四)-《第三极崛起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这一棍子打死了三十军很多无辜者,随即天镇县府宣布罢工、学校罢课、商人罢市,李俊发算是惹了无妄之灾,灰溜溜的将指挥部搬到县城外,若是这样,倒还不足以让李服膺头大,阳高通电简直就是催命符,所有山西籍的士兵都想逃离这个火坑,不为自己想,也要为家里人想,尤其是雁北诸县出来的人,也不知是谁挑的头,联合了同一个团、营的老乡,趁夜色开溜,还没等李服膺想出应对法子,连锁反应发生了,从偷偷摸摸到直接结伴当逃兵,三天不到,三十军就缩编了三分之一,随着张煜二十师出张家口,特木得骑兵旅南下丰镇,三十军瞬间崩溃,驻守天镇的李俊发师都不敢沿平绥线回大同,而是南下广源绕道内长城回去,李服膺紧急和阎锡山沟通,算是得到了退入大同的许可,只是他万万没想到,两万多人的三十军,出绥远才一个月不到,一场仗没打,回到大同的居然不足七千人!气得他差点一枪崩了贾学明。

    阳高这场大戏震掉了不少人的眼镜,很多人才真正明白察哈尔敢东西两线和晋军、东北军作战的底气,才明白为何年轻的赵子赟振臂一呼,察哈尔奇迹般的没有崩溃,才明白沈阳几万民众为何不顾一切要长途跋涉去多伦,这种来自民众的力量真是大的可怕!

    随即,舆论一边到的支持起赵子赟来,呼吁南京政府响应民众的呼声,尽快确定赵子赟的合法身份,天津、北京的报纸则深度挖掘赵子赟在沈阳的所作所为,只是出于敏感,还没人敢报道赵子梧战死的真正内幕。

    各界在等待,察哈尔也在等待,宣化的李肃和邓明道可不敢等,赵子梧太可怕了,民间都已经编出了死子悟吓退活兴菴的段子来,弄不好一个哗变,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,总算得到了南京和张学良的首肯,二人一溜烟奔进南口,总算是带着一万多人马和几十门火炮,有了点资本。

    此时老蒋是真犹豫了,按杨永泰所说,在北方保留赵子赟和三十一军,掺入一颗钉子确实不错,可这钉子如果太硬,并不是他想要的,眼下北方局势之乱,远超过他的想象,日本人在东北咄咄逼人,黑龙江倒是进行了抵抗,新任黑龙江代省长马占山自江桥阻击战后扬名神州大地,只是势单力薄,最终还是丢失了齐齐哈尔,全国民众要求政府出兵东北的呼声越来越高。

    二十六日,日本人制造了天津事件,为出兵锦州找借口,在战略上,老蒋并不糊涂,他清楚日本人的小算盘,只是他认为,一旦和日本人开战,他的嫡系必将大量消耗,南方赤化还再其次,内部那些蠢蠢欲动的人才是心腹大患,单从石友三趁张学良生病之机,就起兵反叛这一点,他就知道只要自己掌控的实力一损,什么阎锡山、冯玉祥、李宗仁之辈必将卷土重来,到时候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。

    “畅卿先生,北方局势可有高见?”

    杨永泰知道老蒋的真实意图,制衡乃是重要的一步,老蒋此时需要的是政治上的平衡,而不是军事上的参考,否则,他就不会约见自己了。

    天下政局皆在这位当世奇才心里,略作思索,他说道:“北方主要的麻烦是日本人,总司令如今出兵不见得能胜,一旦失败或者僵持,自然有人跳出来质疑总司令的能力,那些人如此卖力鼓动政府抗日便是有此打算。”

    “畅卿先生所言极是,那我该如何应对?”

    “张、阎、赵最怕中央军进入他们的地盘,而察哈尔眼下也成了烫手的热山芋,我仍然认为,国民政府可以认可赵子赟,让他钉在这三方势力之中,总司令可能会担心赵子赟,我却认为这是当前一步好棋,既顺应了各方的呼声,还可以要求他和张学良必须按照严守疆土,与城存亡,不得放弃职守的决议,防止日军侵犯热河和察哈尔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