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9章 意见领袖-《喷神》
第(3/3)页
有些自命小而美的网络社区,开始模仿和学习冯见雄,盯上了定制化的内容付费。
比如,有个叫“逼乎”的网站,打了不少苦情牌,似乎它家才是为国人的知识付费摇旗呐喊的先锋,不支持它就不是中国人、没有良心。
然而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,雄哥早在2014年,就陆续开始试点各种知识服务内容的付费和个性化定制了。
“得到”上,不仅有高大松、罗胖子、宋红兵以及其他一票自学者的脱口秀,还笼络了无数口才还行、同时知道如何“说人话”、把内容打磨得亲民的资深名校教授。
这些人一开始拿着“得到”的补贴,按买断制供稿,为冯见雄的用户提供了按需推荐的知识服务。渐渐地,随着用户习惯的养成,冯见雄开始让虞美琴走内容直接付费订阅模式。
某个讲经济学的北大教授,本来写一辈子书都卖不出去几万册,结果因为是第一批选择投靠冯见雄的严肃学者,结果撞了运,其讲座的电子版足足卖出去了100万份,个人分账上亿。
那些象牙塔里自命不凡的学阀都坐不住了。他们眼看着这个时代越来越平等,吊丝越来越不买“砖家叫兽”的账。再按照原先的轨迹混下去,只怕一辈子只能靠国W院的津贴或者约稿方的买断过日子了。(尤其是文科类的。理工科的有客观评判标准,对的就是对的,不用媚俗讨好观众)
现在冯见雄给了一条明路,让他们只要放下身段,就能拉到吆喝和真金白银,谁能抵得住诱惑?
文科学阀们本来就是要拼命销售自己观点的,看到给力的新媒体渠道自然是一窝蜂儿涌上来。
“学术专著稍微润色一下文风、改说人话,居然就卖出去了80万册!”
“青华某教授的讲座又破记录了,140万人付费看!嗯,虽然是打折特惠的产品,才几十块钱一份。”
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,无论任何人承认或者不承认,冯见雄已经是国内最大的内容付费话事人。在这个盗版横行、垃圾咨询泛滥,读者痛苦,作者也痛苦的时代。有干货的人但凡想混得开,都不得不找冯见雄投靠。
冯见雄本人,本来早已懒得搞脱口秀。
他手下那么多卖嘴皮子的,还差他一个么?
可惜,后来身边的人纷纷劝他,让他做个表率,引领一下行业风气,冯见雄才勉为其难亲自开了个节目。
罗胖子叫《逻辑思维》,高大松叫“晓说”,宋红兵叫《鸿观》……
所以冯见雄就干脆叫《远见》。
很简单粗暴的名字。
至于内容,初步选定是做一些商业和法律案例的复盘,披露一些内幕,卖弄下冯见雄当年的“先知先觉”。
至于将来,冯见雄的神预言威信建立起来了,再实打实地预测未来好了。而凡是敢不信他的,最终都会被历史打脸。
节目从2015年开始,放出了第一季。
已经习惯了N站和“得到”版面的用户们,赫然发现大佬居然亲自出马了,纷纷惊喜传颂。
其实也用不着他们传颂。
冯见雄自己要开节目,还怕得不到全渠道的宣传么?
上线当天,关注他个人频道和节目的,就超过了3000万人。这个数字在一周之内,很快突破了一亿。
第二周,冯见雄就毫不吝惜地关闭了他已经运营了5年多的微博。
虽然他在那上面已经有八千万粉了,至今仍然是吉尼斯纪录认证的微博粉丝数最多的人。
不过,第二名第三名与他的差距,也没前几年那么大了,毕竟娱乐圈的人刷粉比较狠,如今也都六千多万了。
微博官方排出高层亲自恳求、挽留。还拿“微博如今也已经卖给阿狸系了,大家都是一个大股东手下的,五岳剑派同气连枝,能帮忙撑撑场就撑一下。”
即使这样挽留,最后也只是说服了冯见雄不删号。但该账号永久不再更新,已经不可避免。
冯见雄想展示个人动态,有的是渠道,何必通过微博呢?
都什么年代了,还拘泥于140个字符干嘛。
历史上,微博这玩意儿之所以经久不衰,无非是因为那些被这套系统绑走了的大V们,他们舍不得自己好不容易攒起来的粉丝,所以苦苦发福利挽留,怕自己的个人品牌无形资产贬值。
而一个“N站个人空间”就有上亿人关注的大佬,还在乎那8000万微博粉丝不成?
至于担心“有些人觉得N站low,或者纯粹不想再注册个账号,所以关掉微博后会失去这部分粉丝”,那是完全不必要的。
不看冯见雄,是那些人的损失。其他看了的人民,获得了预测未来、趋吉避凶的偷跑优势。久而久之,不看冯见雄的人都混成了撸蛇,看的人都混成了温拿,那大家当然就乖乖看了。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