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 (结局)-《大宋第一太子》
第(2/3)页
龙袍上都绣有九条进龙象征着九五至尊,胸前、背后各一,左右两肩各一,前后膝盖处各二,还有一条绣在衣襟里面。
《易·乾》中说:“九五,飞龙在天,利见大人”。意思是说这条龙已经飞上天了,表示达到了最高境界。也是因为这个缘故,皇室建筑、家具陈设和生活容器等多用九、五两个数字。
为什么要将一条龙绣在里襟呢?因为九是奇数,很难在布局上做到均衡对称,于是,将一龙绣在里襟。这样,龙袍的实际龙纹不少于九条,而且在正面或背面看又都是五条,正好与九五之数吻合。
一件小小的龙袍就这么讲究,父子两个都是一身黄色的,但是赵旭头上去了没有戴着九旒冕。
“旒冕”是古代天子、诸侯在重大仪式上戴的前后坠有玉珠的礼帽,天子之冕前后分别垂着12道旒,每道旒上有赤黄青白黑共12颗玉珠。
赵匡胤带着九旒冕,赵旭却没有,按理说,赵旭今日也应该戴的,但是不要忘记了,因为这是禅让。
“臣赵匡胤启拜上天。臣惟华夏之君,自唐运既终,海内土疆,豪杰分争。
臣本庶民,荷上天眷顾,祖宗之灵,遂乘逐鹿之秋,致英贤于左右。凡两淮、两浙、江东、江西、湖、湘、汉、沔、闽、广、山东及西南诸郡蛮夷,各处寇攘,屡命大将军与诸将校奋扬威武,四方戡定,民安田里。
今海内清明臣禅让与皇太子旭,皇天后土,天地共鉴!布告天下,咸使闻知。”赵匡胤宣布这些之后就相当于将皇位交给他了。
接着赵旭举行行祭天之礼。礼毕后,校尉在郊坛前设下一把金椅,面向南,并在金椅前摆下冕服案。丞相率领文武百官启奏道:“告祭礼已经结束,请即皇帝位。”
百官簇拥着赵旭,扶他坐到金椅上,然后退下按照官阶高低排好次序。
执事官捧着冕服案和宝案上前,丞相苗训等人取了衮服披在朱元璋身上,又为他戴上冠冕。穿戴完毕后,丞相等人加入百官的队伍,礼仪官喊道:“排班。”
排好后,大臣们先鞠躬,乐官负责奏乐。然后,大臣们先下拜三次,起身,音乐停下来。紧接着,大臣们又下拜三次,再起身。音乐随着大臣们下拜而响起,随着他们起身而停止。
大臣们可以稍松一口气了,因为接下来主要是丞相的任务。礼仪官引领丞相到皇帝宝座前,丞相跪下并亮出笏板,百官跟着他跪下。
捧宝官打开盒子,取出皇帝的玉玺,交给丞相。丞相捧着玉玺,说道:
“皇帝登大位,臣子们献上御宝。”
尚宝卿接过玉玺,收到盒子内。百官在礼仪官的提示下,下拜,起身,回到自己的位置。
然后是一系列繁琐的礼节,礼仪官一连串喊道:“鞠躬、拜兴、拜兴、平身、笏、鞠躬、三舞蹈、跪左膝、三叩头、山呼万岁、再三呼、跪右膝、出笏”。百官要按照这个步骤一丝不苟地行完礼,主要的礼节就完成了。
礼毕后,赵匡胤和赵旭他们父子两个终于可以并行而走了,他们父子两个一共去太庙告祖。
回到大殿内,百官上表道贺,然后各就各位。赵旭穿着衮冕在音乐声中登上御座不过是在赵匡胤的一侧,即使他是皇帝了在自己老爹面前也不敢造次。
将军卷帘,尚宝卿将玉玺放在案上;拱卫司甩响鞭子,引领者将百官引入拜位中,面向北站立。音乐响起,百官在指引下行三跪九拜之礼。
然后颁布圣旨,尊赵匡胤为太上皇,尊贺氏为皇太后,高桂英为皇宫,赵惟忠为太子,其他的个有所赏赐,一套礼节下来总算是的完成了继位大典。
大典之后赵匡胤迁居奉天殿养老,将这个国家的重担交给赵旭。
改年号神武,公元九百八十六年为神武元年,神武元年七月一日,发布神武皇帝继位大赦天下诏书:
“王者继统承祧。所以嗣神器。所以宁万邦。顾历代之通规。谅旧章而可法。
太上皇帝勤劳启国。宵旰临朝。万几靡倦于躬亲。四海方成于开泰。念农民之疾苦。知战士之辛勤。多垒尽平。生灵永逸。而寒暄遘厉。
方臻偃革之期。遽起遗弓之叹。猥以神器。付予冲人。遵理命而莫获固辞。涉大川而罔知攸济。负荷斯重。攀号莫任。宜覃在宥之恩。
第(2/3)页